0&1
时光飞逝,期末了,
看着各科的教材就如开学般崭新
自己总说不是学习的料,沉不下来
高中也如此。兴趣力不够足矣形成动力吗
高一时定下的目标:佛学,哲学,心理学,经济学,一本
寒假是致力于投身facs,肢体语言方面学习,
零零散散看了几本书,还是不够系统。
到现在,涉及的:三本,哲学,心理学(include NLP)
时间管理上。自己委实懒惰,木有把节奏控制对
善于利用google calendar控制
期末了,还是要向做项目一样控制好流程,
每个章节单元预习预习呐 明天碎个好觉,出个合理的规划
看到人人上有人问道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时候,我在思考
我们所在的世界上也不过0&1,生死,善恶,美丑,好坏,大小·····
思维始终跨度与是非两点间,杂糅,混合的0&1世界
限于我们的思维,我们大脑处理的机制仅限于此两点间。
就像一句话,人在做,天再看。
人不过是代码堆积的,天就是程序员
随笔看到《失控》中描写到,个体在群体的涌现行为,
就像蜜蜂个体,
单个没有行动以及思考长存储能力
但是在群体涌现下,
可以找到新家,繁衍后代。而个体的智慧是放大弱化掉,以至与表现涌现的智慧
对于人来说我们何尝表现的不是涌现呢?
无数个器官组成的个人,手,脚,眼睛各个器官,本身他们并没有智慧,只是为了生存
通过整体的人涌现,整合各个器官的功能致使每个单元得以生存。
倘若我的手因为事故断掉,还是我吗?
当然不是,
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“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”
生理角度上,我们的细胞因为不断衰老死亡,不断的更换已不是原来的我
断掉手的我,其他器官通过涌现,我还是我吗?
引用凯文凯利的《失控: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》中一句话
“就像一个细胞或者一个人,它表现为一个一元整体,在空间中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体……
既不是一种物事,也不是一个概念,而是一种持续的波涌或进程。”